一文读懂芯片可靠性测试:关键项目与标准解析‌

引言‌
芯片可靠性,是衡量芯片封装组件在特定使用环境下、规定时间内保持正常功能的概率(或损坏概率)的核心指标,直接反映了产品质量的优劣与寿命预期。为确保芯片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表现,可靠性测试成为封装环节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。

‌一、可靠性测试:核心概念与基础‌
可靠性测试的核心目标在于‌评估‌产品在预设条件下的寿命表现,‌确认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,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设计或工艺‌修正‌。
区别于功能测试:‌ 功能性测试关注产品“当下是否工作正常”,而可靠性测试更侧重于‌预测‌产品在长期服役环境下的表现(如几年甚至十几年)。
意义与价值:‌ 帮助客户高效、低成本地评估芯片质量,降低使用风险,提升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

‌测试条件与常用项目‌
可靠性测试通常在特定的‌环境应力‌下进行,涉及电压、湿度、温度(高温、低温、温度变化)等关键参数。不同的测试项目针对不同的元器件功能需求和潜在失效模式。常见测试项目包括:
温度循环测试 (TCT):‌ 评估芯片在温度剧烈变化下的适应性与结构稳定性。
湿度测试 (TH/THB):‌ 检测组件在潮湿环境下的耐腐蚀性及绝缘性能。
‌电压应力测试:‌ 验证组件在电压波动或过载情况下的稳定性和耐受能力。
‌机械强度测试:‌ 评估组件在物理受力(如弯曲、冲击、振动)下的耐久性与抗损坏能力。
‌其他专项测试:‌ 如热冲击测试(TST)、高压锅测试(PCT)、加速应力测试(HAST)、盐雾测试等,针对特定应用场景(如汽车电子、海洋环境)的严苛需求。

‌国际标准参照‌
封装厂进行可靠性测试时,普遍遵循以下国际组织的标准与规范:
国际电工委员会 (IEC)
美国军用标准 (Mil-std)
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 (IPC)
半导体工业标准组织 (JEDEC)
日本工业标准协会 (JIS)

‌二、芯片封装六大可靠性测试详解‌
为保障封装成品的质量与长期可靠性,封装厂通常会执行一系列核心测试。以下是六项广泛应用的关键可靠性测试项目:

温度循环测试 (Temperature Cycling Test, TCT)‌
目的:‌ 评估封装体抵抗温度梯度变化的能力,检验不同热膨胀系数(CET)材料(如芯片、基板、焊料)间界面的接触可靠性。
‌条件:‌ 典型条件为-65℃至150℃之间往复循环(常见1000次),具体参数依厂而异。
失效机制:‌ 电路短路/断路、材料疲劳开裂、结构机械变形(翘曲)。

热冲击测试 (Thermal Shock Test, TST)‌
目的:‌ 评估封装体抵抗极端快速温度变化(热冲击)的能力,重点关注金属界面接触可靠性(与TCT类似)。
条件:‌ 使用高低温液体槽进行极快速的温度转换(温变速率远高于TCT),温度范围常与TCT相似。
失效机制:‌ 与TCT相似(短路/断路、材料破坏、变形)。
区别:‌ TCT侧重‌封装体‌级测试(气体环境,温变相对较慢);TST更常用于‌晶圆‌级或对热冲击敏感的组件测试(液体环境,温变极快)。

高温存储试验 (High Temperature Storage Test, HTST)‌
目的:‌ 评估封装体在长期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,考察材料活性增强、原子迁移扩散等现象对电路性能(如电迁移导致电阻增大)的影响。
条件:‌ 封装体置于恒定高温环境(如150℃)的氮气炉中长时间存储(通常500或1000小时)。
失效机制:‌ 金属间化合物(IMC)过度生长、材料退化、键合失效(开路)、结构变形。

高压锅测试 (Pressure Cooker Test, PCT)‌
目的:‌ 通过高温、高湿、高压(饱和蒸汽)环境,‌加速评估‌封装体抵抗湿气渗透的能力(密封性)。高压可显著缩短水分穿透有机材料的时间。
条件:‌ 典型条件为130℃、85%相对湿度(RH)、2个大气压(atm)。
失效机制:‌ 金属导线/焊盘腐蚀、塑封料分层(Delamination)、爆米花效应(Popcorning)风险加剧。

加速应力测试 (Highly Accelerated Stress Test, HAST)‌
目的:‌ 在高温高湿并施加偏压(使器件处于工作状态)的条件下,‌加速评估‌封装体在严苛湿气环境下的可靠性(比PCT更严酷)。偏压模拟实际工作状态,加速电化学腐蚀。
‌条件:‌ 典型条件为130℃、85%RH、外加Vcc偏压(如1.1V)、压力(如2.3 atm)。
失效机制:‌ 引线腐蚀、塑封料分层、界面失效(因偏压加速离子迁移与电解反应)。

‌预处理测试 (Precondition Test, Precon)‌
目的:‌ 模拟芯片封装体‌在运输、存储后,进入下游SMT组装厂‌经历的吸湿过程以及后续回流焊高温冲击。旨在评估组装过程中的耐热冲击能力和抗吸湿能力。
流程:‌
初始电性能确认(Pass)。
温湿度循环(模拟运输存储环境,通常包含吸湿步骤)。
暴露于回流焊峰值温度(模拟焊接过程)。
失效机制:‌ 主要关注吸湿后高温导致的“爆米花效应”(内部水汽急速膨胀导致封装分层或破裂)、塑封料与芯片/基板间分层。

‌结语‌
通过严格实施上述可靠性测试,并持续优化封装工艺(例如采用先进的‌类载板(SLP)技术‌突破传统载板瓶颈,引入新材料提升性能和可靠性),封装厂能够有效保障电子产品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性能,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,并有力推动整个芯片封装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。

获取报价

18588887646

填写以下信息,我们将为您免费评估认证方案和报价

※ 请填写真实信息,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!

在线咨询

免费获取方案

注意:每日仅限20个名额

今日已申请 8人
张先生 138****5889 刚刚获取
李女士 159****5393 3分钟前获取
王经理 186****9012 7分钟前获取
赵总 135****7688 12分钟前获取
刘先生 139****7889 18分钟前获取
陈女士 158****1887 25分钟前获取
杨经理 187****6696 30分钟前获取
周总 136****0539 35分钟前获取
今日还剩 12个名额
×

免费咨询方案

免费咨询认证方案和报价

电话咨询

咨询服务热线
400-1100821
18588887646

微信咨询
微信二维码

扫码添加微信咨询

给我回电
返回顶部
电话咨询 给我回电